开云网址:我们常说的“国学”,到底是什么?许多人都明白错了 |
作者:kaiyun开云·全站(中国)官方网站 时间:2023-08-27 浏览量:13229 |
本文摘要:近年来,国学这一观点越来越多被人提起,可国学到底是什么,却鲜有人说得清楚,如果你查阅百科,会告诉你国学是以先秦和诸子百家学说为基础,涵盖了曆朝歷代文化、史学等一套完整的中国学术体系,当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,国学成了和西学对应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。 近年来,国学这一观点越来越多被人提起,可国学到底是什么,却鲜有人说得清楚,如果你查阅百科,会告诉你国学是以先秦和诸子百家学说为基础,涵盖了曆朝歷代文化、史学等一套完整的中国学术体系,当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,国学成了和西学对应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。国学这一观点,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,如白鹿洞书院,被称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,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,因其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,故称“庐山国学”,也称“白鹿国学”,南宋时期,理学家朱熹在此亲自讲学,并获得了御赐匾额和御书,今后名声大振。另有历朝设立的国子学、国子监等,都有“国学”的观点,可是我们可以发现,这里所讲的国学,都是指国家的教育治理机构,相当于国立学校,和我们今天所讲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“国学”一词有所差别。那么,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学,到底是指什么呢?什么是国学?“国学”一词从何而来,有人说章太炎曾在日本组织起“国学讲习会”,也有人说刘申叔曾提倡“国学生存会”,因而有了国学,更有人说,日本江户时代的学者,为了探索本土文化,对古代文籍举行研究,才有了“国学”一词。 这些说法是不是正确的,尚无定论,但可以确定的是,西学进入中国之后,学者为了把西学与中国原有的学术区离开来,才降生了“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”这一国学观点。由此可知,今天我们所讲国学的规模,是指西学进入中国以前,我国原有的全部学术的统称。国学的分配中国的传统学术,只能通过古籍为工具举行研究,但文字和语言的生长,以及流传历程中的遗漏和错误,又不行能把原作者找出来询问,这就使得后人难以完全明白古籍的原意,只能通过自己的意思来解释,各人明白差别,就有了派别之分。 国学派别主要分为义理、词章、考证三派。义理义理学派简朴来说就是宋明道学,这一派最大的特点是,解释古籍不通过查找历史资料,而是望文生义,完全根据字面意思去明白,另一大特点是,实在解释不通的难处,就直接搬出孔孟来宣传自己的学说。这一派的主要向导者是朱熹和陆九渊,厥后又分为两派,朱熹的学术源于程颐,主张格物致知,就是用研究人情物理的偏向去解释孔孟之道,讲求穷理尽性,称为程朱派,即“理学”;而陆九渊的学说,到明朝王阳明发扬光大,主张纯主观的心即理,称为陆王派,为了与理学区分,因此又把陆王学说称为“心学”。 其实义理之学,还应该有老庄等学科,但由于孔孟独大,也就没有其他学科的份儿了。词章词章之学包罗诗歌和古文两个方面,往下又有赋、词、骈文等,厥后盛行起来的戏曲,以及如今依然受到重视的小说,在其时则不受重视。词章学自身内部也相互对立,这主要还是古文和骈文的争议,唐宋两朝就履历了两次大型文风革新,一直到清朝,还没有分出个崎岖,研究古文的阻挡骈文,研究骈文的阻挡古文。 但正如曾国藩所说:“词章之学,亦所以发挥义理者也”,所以你看古代那些学者的全集内里,除了对经书的注解、对历史的论文,也从来不会缺少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。所以在三派中,词章位列第二。考证考证学就庞大了,除了古籍经典的分科外,又有专门研究名物制度的考证学、研究文字训诂的小学、专门研究书籍渊源和真伪的校雠学,在这三大分科的基础上,又分出了声韵、金石、目录等独立学科。 考证学比力悲剧,因为它对王朝的统治起不到关键性作用,因此在三派中,考证学据末,即即是在考证学全胜的清中期,也得不到政府的重视。国学与西学的联合我们应该明确,学术是没有国界的。 世界上其他国家,都有其特有的学术文化,但都没有国学一说,反观我们的国学,也无非是哲学、文学、史学等方面,实际上都是世界学术的一部门,外国人也可以研究中国古代学术,同样中国人也可以研究外洋的学术文化。实际上,早在明朝万历年间,外洋的自然科学就已经进入中国了,一直到清朝中叶,外洋传教士来到中国的不可胜数,著书几百种,传教士固然是以宗教为主了,但也不乏数学、天文学等学科专著。中国历法的革新,就受到过外洋学术的影响,清朝初年,传教士汤若望凭据明末《崇祯历书》删改而成《西洋历法新书》,后清政府凭据其中数据编成历书,叫做《时宪历》,就是我们如今使用的旧历,也叫夏历或夏历。 这就是中西方文化联合的一个很是好的例子。但这种良好的文化联合并没有连续恒久,很快就因为政治、民俗、文化等冲突,西学引起了中国士医生的强烈不满,来华的传教士受到了团体排挤,中西文化联合的门路也因此中断。 直到清朝末年,西学对中国的打击再也拦不住了,我们只能打开大门,被动学习。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。现在许多人往往把国学和其他外来学术对立起来,有人痴迷于西学,把国学全部视为糟粕,也有人醉心于国学,无论英华与糟粕都奉为圭臬,而把西学踩在脚下。 这都是片面的做法。我们尊重古代先贤留下的学说,这有助于我们相识历史文化,中国传统的农业、地理、医学等各个方面,虽然有其优点,但也需要借助外来的先进方法,联合历史质料,才气越发深入地研究,掘客出更多有益于人类和社会的科学文化。这才是国学留给我们最名贵的财富。 |